在江西生活了這么久,你知道古人那時候是怎么取的地名嗎?江西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?現(xiàn)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江西地名的由來吧!
江西
以江南的西部得名。唐屬江南西道,后設(shè)江西觀察使,為江西得名的開始;宋置江南西路,簡稱江西路;元設(shè)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;明置江西省,后改江西布政使司;清改江西省,省名至今未變。
南昌
夏、商、周時期,南昌地區(qū)為揚州之城。春秋戰(zhàn)國屬吳楚。秦代屬九江郡。舊史學(xué)家們每每稱之為“南蠻”之地。南昌政區(qū)獨立設(shè)置始于漢代。西漢高祖五年(前202),灌嬰大將軍率兵南下,進(jìn)駐南昌;六年(前201)立豫章郡,領(lǐng)十八縣(轄城相當(dāng)于今江西省境大部),郡的治所設(shè)于南昌縣中,希望以這一塊“南方昌盛”之地為根據(jù)地,進(jìn)而平定南越,以“昌大南韁”。取“南方昌盛”和“昌大南韁”之意,“南昌”之名始此。從此這塊“南蠻”之地就有了“豫章”和“南昌”兩個名稱。
九江
古稱潯陽,柴桑。秦設(shè)九江郡,有“江到潯陽九派分”之說,故名九江,九江之稱,最早見于《尚書?禹貢》中“九江孔殷”、“過九江至東陵”等記載。九江,稱謂的來歷有兩種,一是“九”為古代中國人認(rèn)為的最大數(shù)字,“九江”的意思是,“眾水匯集的地方”,“九”是虛指;二是“以為湖漢九水(即贛江水、鄱水、余 水、修水、淦水、盱水、蜀水、南水、彭水)入彭蠡澤也”,即九條江河匯集的地 方,此后九江又有江洲、柴桑、潯陽、汝南、湓城、德化等古稱,但主要以九江、柴桑、潯陽、江洲著稱于世。
贛州
贛州之名,始自宋紹興二十三年(1153年)改虔州為贛州。歷有二說:一因州治贛縣而得名;另說章、貢江在州治合流之故。
撫州
撫州市歷史悠久。夏禹時地處揚州域。春秋時為百越之地。戰(zhàn)國時屬楚。秦時屬揚州九江郡。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。漢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建南城縣,屬豫章郡。東漢永元八年(公元96年),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,縣治設(shè)在今撫州市,仍屬豫章郡。三國時為吳地,吳太平二年(公元257年)建臨川郡,郡治設(shè)在臨汝縣。兩晉、南朝相沿。南朝梁陳時,以今之崇仁、豐城、永豐、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。臨川郡初屬江州,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。隋開皇九年(公元589 年)廢郡擴州,以臨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,隸屬洪州總管府,撫州從此定名。
景德鎮(zhèn)
漢代有“新平冶陶,始于漢世”,到東晉時設(shè)立新平鎮(zhèn),唐代稱新平鎮(zhèn),又坐落在美麗的昌江之南,故稱昌南鎮(zhèn),當(dāng)時隸屬饒洲浮梁縣。唐代制瓷業(yè)有很大的發(fā)展,燒制的瓷器“胎薄,色素潤”,五代時期生產(chǎn)出青瓷和白瓷,隨后宋代燒造成功了有“冰肌玉骨”美譽的青白瓷(有名影青瓷),并得到宋真宗的厚愛,宋景德年間(1004--1007年),真宗皇帝命令昌南鎮(zhèn)燒造御用瓷器,并把他的年號“景德”賜給昌南鎮(zhèn)作為地名,昌南鎮(zhèn)從此改名為景德鎮(zhèn)。
上饒
上饒古屬揚州,春秋為吳越之地。自東漢建安年間析豫章郡地設(shè)置鄱陽郡(析余汗地置上饒縣)以來,已有1700多年歷史。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,上饒的政區(qū)設(shè)置幾經(jīng)變動。晉時,鄱陽郡改為信安,南朝改吳州,隋朝改饒州;明朝分設(shè)饒州府、廣信府。
新余
三國吳寶鼎二年(267年)析宜春縣置新渝縣,屬安成郡。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稱渝水得名。天寶元年(742年)縣名因傳寫之誤將渝改為喻,以后相承作喻。1957年5月,國務(wù)院公布,將新喻改名新余,沿用至今。
宜春
相傳在西漢初年,漢高祖劉邦派大將灌嬰攻打江南一帶,灌嬰打下南昌后,又占領(lǐng)了宜春,并決定在宜春這個地方設(shè)縣。取個什么名字呢?開始灌嬰想了很久想不出,于是就到外面散散步,時值春末夏初,到處春暖花開,溫泉汩汩。灌嬰玩得十分痛快,跟在身邊的幾位謀士想討好灌嬰,見灌嬰愛這春色美景,一個謀士說:“將軍,這地方真是人杰地靈啊!”灌嬰反問道:“何謂人杰地靈啊?”謀士說:“人杰嘛就是指將軍您,地靈嘛就是指這里山清水秀,都是因為您來了才這樣。”灌嬰一聽是吹捧自己的話,感到討厭。但他看到這地方確實很好,于是竟吟起一首詩來:“山青兮,山疊山層挨層,滿目春色;水秀兮,水連水泉靠泉,氣候宜人。”接著他想了一下對大家說:“就把這里取名為‘春宜’吧!同去游玩的人都拍手叫好,于是就叫‘春宜縣’。后過了一百多年,漢武帝封了一個劉成來這里做官,他在這里的時間長,覺得這里一年四季如春,不光春天宜人,四季都宜人,不如把“春宜”改為“宜春”。意思是:“四季都是宜人的春天”。從此“春宜”就改為“宜春”。